看著 U 系列,都忘記 Uniqlo 是快時尚
為了它,道德彈性可以很大
2020 年 10 月 17 日,我看到一個聳動的新聞標題──「Uniqlo J+系列開賣,守規矩的日本人也搶破頭」。看了不禁菀爾,這大概是疫情之下少數正成長的品牌合作了。
同為設計師合作的 Uniqlo U 系列也不遑多讓,在服設好友圈裡也是大家搶破頭的品牌之一。還記得有一回,我花了近三個小時從深圳偏鄉進城,只為了試穿新上市的 Uniqlo U 系列。
這才意識到,看著 U 系列我都忘記它是快時尚、為了它我的道德彈性可以很大。
因為在我眼裏它不只是衣服,更是蒐藏品。
▍Artistic Director — Christophe Lemaire
很多人開頭介紹 Lemaire,總用「前 Hermès 的創意總監」來稱呼,好像他人生最高成就已經落幕,但對我來說他從來不冠名 Hermès。
他代表的是 U 系列, 他是 U 系列的藝術總監。(當然他也代表了其自有品牌 Lemaire。)
在 U 系列開始前,「UNIQLO x LEMAIRE 男女裝聯名系列」獲得巨大成功,以至 Uniqlo 在巴黎設置研發中心並請 Lemaire 組織團隊,這也是 U 系列 Logo 的來源,代表該系列由團隊創作而成(但實際上團隊一共有 15 人); 而至 2019 SS 時 Logo 更改為單一個 U,看上去更為簡潔。
剛組織好團隊,Lemaire 請所有人以「兩個月的旅行裝備」分別設計 20 款基礎單品,很多意想不到的創意出現,第一個 U 系列就此誕生。時至今日,Lemaire 一共出了十季 U 系列,依據 2018 年雙方簽訂的合約,直到 2023 年消費者還是可以看見 U 系列的出現。
▍色彩的藝術
Lemaire 的同名品牌總以「黑白、大地色調」設計, U 系列延續了相同的基調,卻增加了許多「撞色、高飽和度」的單品。評論家們推測這源自於 Lemaire 對法國新浪潮導演 Éric Rohmer 的喜愛,而這也不是唯一一次 Lemaire 從 Éric Rohmer 的作品找靈感,早在 Lacoste 時期就能發現他多次在採訪中提及這位導演。
透過 Éric Rohmer 的作品可以發現「高彩度、低明度」的色調是他的特色,而在 U 系列 2018 FW 和 2019 SS 的大片中都能發現相似的排列組合。
▍版型的藝術
Uniqlo U 在版型上能見 Christophe Lemaire 其自有品牌的身影,沒買過 Lemaire 我不敢多下評論,但 U 系列的版型工藝我敢保證是買到賺到。
初次認識 U 系列,是其 2017 FW Collection。
在台北明曜百貨,我興奮地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抓著衣服東摸西看,腦裡回放上一節課版型設計老師耳提面命的話「一個好的系列要貫徹同一個版型」,在課堂上還不太明白老師的意思,眼前的 2017 FW Collection做了最好的解釋。
系列定義(個人看法):簡單的說就是「元素的統一」,而元素可以是廓形、色彩、工藝、面料……舉例:廓型可以分成 H廓型、A廓型等等,一系列在外輪廓上統一、在內部細節上做變化,便能產生秩序與節奏感。
而廓形是由版型支撐而來。一個完整的系列從襯衫、外套、大衣都由同一個基礎版切割、擴張、再放大,讓消費者能一層層疊搭上去。相反的,如果其中一件並不是照著這個步驟而重新打版,在舒適度與穿著上會有一定影響。
2017 FW Collection,絕大部分款式都做了連袖設計,其中一款襯衫與大衣做了相同切割線的設計,讓胸摺巧妙的消失在袖籠 ; 又有一件絲質衛衣前袖做接袖的設計、後袖做拉克蘭袖的剪接。(請見下方機械圖)
以不到千元的價格買到一件好設計,我想不到不買的理由。
平肩的我穿連袖襯衫顯得有些魁武,抱持著蒐藏與拿回家 Co 版的心情我帶了一件,當作蒐藏 Lemaire 的作品。
我下一件採購的是 2020 SS Collection 的牛仔褲子。157 公分的我穿寬褲顯得腿短,抱持相同的蒐藏心理,在打折至 690 元時我把它帶回家。
這件寬版褲型脇邊份量抓得剛好、腰長比例得宜,下身顯得十分立體。先不說腿短,各種身材的人穿都有提臀的效果,大概是這件褲子最神奇之處。
▍走下坡的品質與技術
U 系列一年兩季,從 2016 年開始陪消費者走過許多春夏秋冬,作為鐵粉的我總會為了它在日曆上開啟小鈴鐺,時間一到便興奮地打開 APP,快速瀏覽所有產品好讓我到現場能精準試衣。
然而,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U 系列的版型不再讓我驚艷、布料也沒有一開始特別。四年八季過去,我的衣櫥裡依舊躺著四件 Lemaire 2017 FW 與 2020 SS 的作品。這不禁讓我在欣賞 U 系列時更加冷靜,「歐,其實它也不過是快時尚……」
但,冷靜歸冷靜,Uniqlo U 2021 SS 即將在一月二十二日開賣,大家準備好了嗎?